她传承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复原壮锦碎片
重现被时光侵蚀的万寿花纹样
改造织机竹笼
让“锦色壮丽出指端”
今天,小桂带大家来认识
“织锦大师”——谭湘光
绝活一:复原壮锦代表万寿纹
这是一幅长3米宽1.7米的壮锦,它以万字纹搭建菱形结构,长方形的大型寿字居中,四周环绕各色花型,色彩鲜明浓烈、结构规律严谨,是壮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万寿花纹样。
壮锦,“中国四大名锦”之一,壮语的意思是“天纹之页”,据传起源于宋代,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1981年,西安考古工作人员提供给谭湘光一块壮锦碎片。当谭湘光拿到这块碎片时,这块昔日曾光彩夺目的壮锦已经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很烂了。即便如此,谭湘光依然从这块碎片中整理复制出壮锦万寿花纹,让这壮锦中最具代表性的织锦图纹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绝活二:升级传统织机竹笼
传统壮锦织造工艺,因为织机竹笼的规格限制,大多是以八角花为主题,面料显得单调。谭湘光为了突破工艺限制,不断尝试扩大织机竹笼。经过不断试验,她成功将竹笼改成直径约60厘米的竹笼。壮锦传统织法通经断纬,竹笼变大后,纬线由此变化多端,动物纹、植物纹、风景图案在谭湘光的一双巧手下逐渐生成,壮锦变得更加美丽。